多地强化规范
12月24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北京市短租住房按区域实行差异化管理,首都功能核心区内禁止经营短租住房。允许经营短租房的区域,小区业主将住宅对外短租经营的,需符合本小区管理规约,无管理规约的应当取得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书面同意或取得本栋楼内其他业主的书面同意。《通知》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据了,短租住房是指利用本市国有土地上的居住小区内的住房,按日或者小时收费,提供住宿休息服务的经营场所。也就是说,这里所指的短租住房限定为人们通常所说的有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乡村民宿和城市四合院并不包含在此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还对入住人员进行了规范。短租住房出租人、短租住房经营者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的人或未按规定登记相关信息的,由公安等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的相关规定处罚;互联网平台未要求房源发布者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向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相关服务的,由公安、网信等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处罚;互联网平台未履行核验短租住房经营者提交的相关材料的,由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处罚;短租住房存在其他违法情形或安全隐患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查处。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政策对短租房这一新业态给予了管理。当前,租赁市场发展和互联网等平台结合紧密,上述政策出台,有助于管控短租房面临的各类乱象。短租房的形成让很多小区人员变得十分复杂,也加大了物业管理压力。政策出台有利于缓和这些矛盾,互联网平台后续也需要强化此类房源的审核。
下半年以来,由于部分长租公寓“爆雷”引发租客及房东均受损失。杭州、上海、成都等城市纷纷发布住房租赁风险提示,警示租房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同时规范住房租赁市场行为。此外,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对租客摸排和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也使得租赁市场面临更大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