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煤后,不少租赁公司更迷茫了,本来说好的要做产业支持实体经济了,裤子都脱了,还约不约啊,这下,众多租赁公司达成了一个无法达成共识的共识:我们还能(敢)做什么?
城投做不了,不不不,也可以做的,要满足如几个条件啊:租赁物是动产,管网可不能算;资金用途要穿透,提供施工合同等;不能纳入政府隐性债务…..
像能化这种画像的国企做不了了,无论你是省属国企还是市属国企无论评级多高。符合资产规模很大又多元化经营;还经营一般或较差;存量债务尤其是债券规模很大;行业属于过剩的这些特征的做不了了。最近的华晨和永煤已经被吓尿了,这俩货尤其永煤不知给租赁公司的前后台小伙伴们增加了多少工作量,那些踩进去的自不必说,没踩进去的也是召开各种会议研究、预警、自查、写报告、以及幸灾乐祸和各种八卦。
民企做不了,17年下半年伴随着众多民企违约,众多租赁公司达成的共识和转型的共同方向就是:不做民企。当然一般都会来一句:特别优质的除外,但是那些特别优质的,租赁公司的成本还不一定能做进去。你给一个只能接受基准或基准下浮的民企报一个不到5的irr,领导问你,国企都能干到6,你为什么报不到5,你说这个民企很优质、经营情况好,本来不想做租赁,…….是我求着人家做的……,最后还是做不了。
央企做不了。或者准确的说,好的央企做不进去、太烂的央企不想做、中不溜的央企越来越有恃无恐,你给他一个irr,你认为这个irr匹配他的资质绰绰有余,他或迟迟不反馈,在你发了几条微信追打了几个电话后给你反馈说我们现在都是基准或基准下浮了,还是谈不拢,最后的结果就是央企做不了。另外,央企租赁公司做自己集团业务普遍都吃不饱,哪能容忍别的租赁公司做自己集团内的,拎起十八般武艺玩了命就是不赚钱也不能让别的租赁公司做进去啊,自己做不进去别的租赁公司做进去了,丢人不。
创新业务做不了。既然传统业务这么难做,我们就做个创新业务吧,什么经营租赁之类的,一般的租赁公司除了飞机这些真正的经营租赁谁敢做,期末不租了怎么办,资产怎么处置,有没有专业的团队,余额能不能覆盖住成本….要么不是真经营租赁,要么处于玩儿概念阶段
当然,以上情况均非绝对,放开某些风控和合规点,很多租赁公司搞的风生水起。
